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一百年的艰苦奋斗、发愤图强中,党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铸就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和如今的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党的锐意进取、坚韧不拔、锲而不舍、脚踏实地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而其中脱贫攻坚的成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串串数字和一个个时间线,还有每一串数字和每一个人物背后的故事,只有当我们真正走进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周围发生的改变时,才能体会到脱贫故事背后的温暖。
今年,我借着春节的机会走进了曾经的贫困村——友谊村,切身体会了这些温暖。友谊村海拔1300余米,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花山乡,属于高原地带,但奇妙的是在这里不会出现高原反应。小时候父母经常带我去这里看望祖父祖母,所以曾经的友谊村给我留下了很多记忆。在我的记忆中,祖父祖母家里很黑,我总是害怕祖母让我去她房间找东西。因为房间的拐角处很黑,即使在白天,也要用手扶着土墙,触摸到打开祖母房间的那扇木门,听着它发出“吱嘎…”的声音。那时候祖母家里很穷,不小心洒在地上的水不一会儿就会让房间变成泥泞的“土路”;打扫卫生时总是弄得满屋子灰尘;舅舅烧火煮饭时用的那根吹火筒总让人被烟熏得流泪。还有晚上睡觉时总能听见舅舅在楼上走动的脚步声,清楚地知道舅舅去了房间的某个位置。那时候祖母家盖的都是土房,因为贫穷,楼层是用木板铺的,楼上的过道也是用木板搭起来的,行走时好像稍微一用力,用木板盖成的楼就会塌下去。再次来到这里,看着友谊村这一幢幢水泥砖房,这些记忆不禁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两年舅舅家在脱贫政策的扶持下盖起了自己的新房,以前的老土房早已被推倒,我记忆中村里破破烂烂的土房也都被粉刷,还有很多变成了白白高高的砖房。
(村民的新房)
让我觉得变化很大的还有村里崭新的水泥路。依稀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祖父去世,正好赶上下雨,很多外地的亲戚都赶来帮忙,村里的土路又陡又滑,路上都是车在泥土中的咆哮声和人们的呐喊声。很多赶来的车都只能停在山腰,人不得不从小路爬上来,却因为路太滑摔倒在泥里。这些记忆与眼前蜿蜒曲折的水泥路形成很大的对比。
(村里的公路)
在舅舅家里,我注意到门口贴的几张居民卡,都是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告示牌,触动我的是那张教育保障卡。之前村里离学校特别远,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还有一些彝族小孩因为经济条件或者其他原因根本不去上学。当母亲告诉我村里开了幼儿园的时候,我觉得很惊讶。路修好了,学校建起来了,家里买了新车,这里的教育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村里的幼儿园)
舅舅家的客厅很整洁,政府补贴了钱后,家里贴上了瓷砖,买了新的冰柜、沙发。当我问他政府还给了什么帮助的时候,他正好从厨房里出来,就指着院子说:看吧,都在这儿了。是的,不用说家里受到了多大的帮助,看到家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足以证明一切了。屋里的墙还没有粉刷,墙上的画却很吸引人,是一张象征吉祥的“福”字和一张习总书记的照片。前不久在学习强国里听到“习总书记卡沙沙(谢谢)”这句话,没想到在友谊村见到了。这是2018年春节前习总书记考察凉山深处昭觉县脱贫攻坚工作时,彝族同胞对总书记表达的致谢语。
(贫困户建档立卡)